top of page

濕疹護理︳父女同患濕疹 手腳紅腫脫皮滲液 中醫調理+自製燕麥水控制病情

  • 3219813686
  • 2024年4月24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
不少香港人都受濕疹問題困擾,註冊中醫師黃晶晶日前向《晴報》分享一宗病例指,一名爸爸已受濕疹困擾多年,其6歲女兒自2歲起亦反覆出現濕疹問題,雖然兩父女曾用藥膏控制濕疹,惟一直未見成效。後來,他們向黃醫師求診,服用中藥及針灸後病情得到控制。黃醫師又透露,兩父女除了用中醫療法外,更自製燕麥水浸在皮膚乾燥濕疹的部位上。


類固酵藥膏未見成效

黃醫師指,該名爸爸患有濕疹多年,以往發作時多數會外用類固醇控制病情,每次用藥時都能夠控制病情,但停藥後就會復發。自從前年6月注射新冠疫苗後,全身濕疹開始加重,尤其是手腳紅腫痕癢及有滲液,甚至需要住院治療。而6歲的女兒自2歲起就反覆出現濕疹,惟直至上年到海灘玩水後,濕疹突然加重,手腳出現皮損及滲液,痕癢難耐又影響睡眠。雖然二人一直有用類固酵藥膏控制病情,但成效未見顯著。

爸爸亦有嘗試從日常飲食及補充品著手調理,例如戒澱粉質、戒塗藥膏等。不過因長期使用類固醇,出現嚴重「戒類」反應,包括口乾、食慾不振、手腳水腫、紅腫、痕及傷口反覆爆裂再癒合,皮膚長期不穩及未有好轉。

後來,爸爸決定尋求中醫治療,黃醫師指初次接觸兩父女時,他們的體型都比較瘦,爸爸的皮膚較乾燥,而濕疹皮損分布較多,斷症後認為他的體質屬於陰虛火旺,濕疹較為反覆;至於女兒體質與爸爸相似,皮膚同樣乾燥,濕疹患處集中在手腳的關節位,亦有紅腫脫皮情況。



經兩月中藥治療 女兒濕疹好轉

由於爸爸的濕疹問題嚴重,影響工作表現及睡眠,對此求醫時特意詢問黃醫師放血治療是否適合他。不過黃醫師就解釋,放血療法雖然可用於幫助改善濕疹滲液,但則較為適合濕熱、痰濕重類型的濕疹,對於陰虛血熱的病人幫助不大,甚至會加重他們皮膚乾燥、陰虛的症狀。於是,黃醫師就建議爸爸進行針灸及服用中藥改善病情,

「針灸療法對皮膚創傷較少,不易引起感染,某些穴位能夠滋陰安神,養血息風止癢,如:血海穴、風市穴、足三里、陰陵泉、百會穴、曲池穴等。濕疹導致皮損厚的地方亦可以針灸刺激,能令皮損變薄,易於康復。」

該名爸爸經過幾次針灸後,明顯減輕痕癢問題及改善睡眠質素,而皮膚滲液情況亦得到控制。治療2個月後皮膚更開始慢慢回復光滑及穩定,不過由於爸爸多年來使用類固酵藥膏的原因,即使他的皮膚變得再光滑,都會有明顯色素脫落及沉澱。


而爸爸原本打算讓女兒嘗試進行針灸治療,不過女兒較害怕施針,因此黃醫師就採用純中藥治療。爸爸又透露,女兒以前甚少會服用中藥,因害怕味道很苦難入口,不過黃醫師就跟據小女孩不習慣中藥味道,處方較易入口的中藥。大約治療約2個月後,女兒的濕疹大為好轉,皮膚變得光滑。


燕麥水沖洗患處 緩解皮膚乾癢

黃醫師又指,兩父女除了有接受中醫治療外,他們更有用燕麥水沖涼。做法是將生燕麥放入攪拌機攪碎成粉末,然後將粉末放入魚湯袋內,用溫熱水浸洗濕疹患處。而溫度大約在37至39度之間,因過熱的水會帶走皮膚油脂,不利於皮膚保濕。黃醫師表示,用燕麥水沖洗患處可以幫助皮膚保濕,緩解皮膚乾燥及痕癢,加上成分天然溫和,適合皮膚乾燥脫皮多的濕疹患者,但皮膚有傷口或對穀物有敏感的人士不宜使用。


黃醫師分享以下一款食療,適合皮膚乾燥性的濕疹,亦可幫助濕疹患者改善睡眠,大人小朋友都可以食用。但注意脾胃虛寒、風寒咳嗽、容易腹瀉、月經期女士不宜食用。



bottom of page